在我省有这样一支女足队伍,她们组建不到一年,但成绩进步显著;她们虽身居异地,但归属感强烈;她们是运动员,但异常重视文化教学……
她们的“足球梦”丰富而多元,这支队伍就是山东体院附属中学女足。
“红方前锋队员已经进了大禁区,蓝方两名后卫队员为什么没有人上去盯人和协防,你们的责任心在哪……”这一幕,出现在11月16日下午山东体院附中莱西市体育中心足球训练基地。
当时体院附中女子足球队正在打教学赛,教练刘西川因队员的战术意识不强而喊停并大声为她们纠正。
用“拿来主义”服务菁英计划
2018年12月下旬,当时在江西赣州定南县为一个中国D级教练员培训班讲课的刘西川,接到山东体院附中的电话,是洽谈组建学校女足队伍的事宜。
经深入交谈,双方一拍即合,体院附中女足于2019年1月份正式成立,由刘西川任主教练、马国芃任助理教练,并在潍坊青州对全省2005-2006年龄段足球队员进行了第一次选拔,选出20多人就地集训。
实际上2018年,山东体院附中就已经是中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的训练机构之一了。但当时该校并没组建自己的队伍,而是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扶持一些俱乐部和部分地方体校足球队的建设上。
2018年底,学校经深入探讨和反复调研,决定自己组建队伍,并将着眼点放在女子队伍上。组队需要有自己的训练场地,附中校领导经多方接洽,迅速确定训练和学习条件兼优的莱西市体育中心训练基地作为球队大本营。
2019年2月,队伍前往广西北海进行了冬训。当时我省济宁体校足球队也在这里集训,双方经过交流,济宁队同意将队伍一部分队员纳入到体院附中菁英计划的队伍中,附中队伍的实力和规模得以进一步加强。
随后队伍参加了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全国“菁英杯”U14女足福州赛区比赛,比赛中队员不畏强手,力克湖北、河北、安徽等省队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组队后首次参赛就取得好成绩,极大提振了队员特别是教练员刘西川的自信心,也增添了他们继续留在队伍奋斗下去的勇气。
2019年春节后,队伍在济南进行了第二次选拔,随后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全国“菁英杯”U13、U14女足苏州站比赛,队员把训练中的技战术有效运用到比赛中,U14取得了冠军,U13第三名。
进入7月,队伍人员组成逐步趋于稳定和完善,中旬队伍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进行夏训,并参加了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全国“菁英杯”U13女足呼和浩特站比赛,在比赛中连胜新疆建设兵团、大同市体校、内蒙古等参赛队,在决赛中一球小负湖南省队遗憾夺银。
10月,队伍参加了在苏州举办的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全国“菁英杯”U13、U14女足总决赛,本次比赛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队伍。在U13的比赛中,队伍输给辽宁队,取得第二名。
刘西川看重结果,更看重过程,“今年上半年我们两队碰过,那时她们可以说想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这场比赛虽然我们输了,并且从场面看技战术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但我们在上半场跟她们打成0比0,甚至比赛中急得她们教练直跺脚,说明我们队伍还是有了很大进步。我们对比赛的认知能力提高了,我们在防守时,局部盯人战术以及队伍的整体协防得到了很好的保持,这些都是我们的进步。但我们的进攻能力还亟待提高。从数据上看,我们在比赛中攻过对方半场的次数甚至不及人家对我方进行攻门的次数。这些实实在在的差距,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和攻克的目标。”
刘西川说,明年再跟辽宁队相遇,体院附中队也可能还会输球,但比赛过程中的场面,一定会比今年好看得多,“换言之,那时我们的队伍不仅能防得住,也有能力跟对手进行对攻,并且是有威胁的进攻。”
刘西川认为,当队伍的前中后场在比赛中能真正做到转换、衔接都非常到位、流畅时,那时队伍才真正具备了与强队掰腕子的实力和能力。
用多元出路塑造球队口碑
作为基层教练员,不仅在育才方面要耐得住“寂寞”,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育人方面,也要想法设法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不断畅通孩子们的“出路”,才能确保队伍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定要有好的出路,才能有一个好的生源,这是项目良性发展的必备条件。”
刘西川说,体院附中女足队员的培养方向,主目标是往专业和职业队伍输送人才,这个大方向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吸引高水平运动员入队。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要抓好队员文化教育,这是我们的底线。因为一支没有文化的队伍,是不会成为一支常胜队伍的。”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刘西川已经为孩子们规划了美好蓝图,“一是往专业队和职业队输送人才;二是输送孩子上大学;三是通过学校争取社会有识之士的支持参与,时机成熟时组建队伍,参加女足中乙比赛,让孩子们有更高、更广的平台展示自己,实现足球梦。”
刘西川强调,无论孩子将来走那条路,文化学习都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严抓文化学习,不光是要让队员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好的习惯和态度,无论做什么事,包括在学习足球技术理念、战术打法等方面,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助教马国芃为队员夹牛肉
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逆反期,自律性差,并且很多都是从地方体校和传统项目校招进来的孩子,养成学习习惯谈何容易。为此,刘西川和马国芃也费了不少思量。“首先得让队员坐得住,想让他们坐得住,教练要率先垂范。体院附中女足文化课学习跟莱西市体校同步,上午和下午的头两节文化,有任课老师看着,晚自习没有老师,为保证队员自习质量,我每天都先到教室,这样队员就没有敢迟到的。自习课上,队员首先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复习一天学过的课程或者预习明天要学习的。最后留下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我会给大家讲解当天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第二天的训练任务进行部署。”
主教练刘西川为队员讲技战术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想要毁掉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吧。为控制孩子们手机使用频次,附中女足的孩子们平时手机都由教练收上来统一保管,如有队员想给家人联系,教练会把手机给她们,但不能离开教练的视线,完事立马归还。
“有的队员不好意思当我们的面给家长说话,就在纸上写封信,用手机拍下来传给家长。前几天一名队员家长来探望孩子,谈及这点,他们感动地热泪盈眶。”刘西川说。
队员们每天的时间安排都非常紧,早上6点出早操,7点50到教室进行国学诵读;上午文化课学习;下午两点半放学,然后进行专项训练,五点结束;晚上6点-8点半晚自习。
为缓解孩子们学习和训练的压力,两名教练也是换着法子给孩子们进行调节,“比如晚自习我们会拿出一些时间给孩子放足球世界杯精彩镜头集锦;随着队伍训练的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我们在晚自习也会拿出一些时间来给孩子们对当天的训练或者比赛录像进行技术分析;为调节氛围,我们还经常组织队员们进行朗诵比赛等。
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孩子们单纯学课本知识过程中的产生厌学情绪;同时,为给队员纾解训练的枯燥感,逢周六、周日,我们还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乒乓球、羽毛球、手机摄影比赛等,让她们彻底放松身心,以更充沛的精力、更大的能动性参与到以后的训练中。”
刘西川告诉记者。“我们要通过各方面努力,首先得到现有学员家长的认可。然后通过口口相传,来提高我们学校这支队伍的知名度和大家的认同感。只要按照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做,将来肯定会有很多家长主动找上门来送孩子。因为我们坚信,付出多少和你将来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成正比的。”刘西川坚定地说。
目前,山体附中女足姑娘们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体校杯”北京赛区比赛。全国共8个赛区,每个赛区10支队伍,赛区的第一名将获得年底的总决赛资格。“眼前的小目标就能进入‘体校杯’年底总决赛。”这不仅是两位教练的心愿,也是孩子们心声。积跬步方能至千里,积小流才能成江河!
LINKS >>
扫码关注公众号